配合免疫力癌症並非不可戰勝

癌症的起源:癌症並非不可戰勝,配合免疫力三項關鍵

最後更新日期:2021 年 05 月 29 日

關於癌症的起源,除了一般認知與遺傳因素或是基因突變有關以外,我認為還有一種說法也是很有說服力的,那就是─免疫系統失調

過去因為從業的關係,我開始認真接觸免疫學,也隨著對於腫瘤生物學認識的加深,結合這兩門學科後,才更加深信癌症其實是一種「免疫失調所引發的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

這也合理的驗證,近十年來為何各界要積極發展傳統正規療法以外的免疫療法的主因。儘管免疫療法長期是處於輔助性療法的階段,也就是除非化放療、外科手術等任何一線二線用藥都用盡,且無法可治時才採用的治療手段,但我認為這通常都為時已晚了。

癌症是免疫失調所引發的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


我們可以說每個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型態或習慣,對於病菌入侵、接受到外來刺激或內在因素影響的有害程度不一,也導致基因突變的積累狀況不一。而基因突變可能會導致癌細胞產生,甚至突變累積多了就引發成癌症了。

以上種種因素,都與我們體內對於這些刺激極度敏感的免疫力有關。也許產生癌細胞的原因與免疫系統本身無關,但是讓癌細胞真正開始不受控的原因,就與免疫系統息息相關了。

原本人體內的免疫細胞除了可抵禦外來病菌以外,也可協助清除體內不正常增生的癌細胞。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或是外界環境及負面情緒的影響,這些也都會使得免疫功能逐漸衰退。可想而知,這些變異的癌細胞會越來越難以控制,直至失控成團甚至轉移至身體其他器官,這就是形成癌症或(惡性)腫瘤的成因了。

癌症,因免疫失調所引發,雖然只在局部表現,但卻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因為癌細胞軍團已經將體內整個免疫系統佔領,並牢牢地控制住,不僅免疫細胞難以攻打,癌細胞甚至還會想辦法蒙蔽住免疫細胞對癌細胞的辨識能力,使得免疫細胞只能被迫的放任這些進駐的癌細胞胡作非為。

新興的免疫療法,即是從這個根本原理著手,它是為了強化體內原有的免疫機制,所發展出來的治療技術與方法來對抗癌症。

傳統癌症治療多是治本不治根


目前我們已經知道,癌症是因為免疫系統失去對癌細胞的控制,甚至開始無法辨識好壞細胞的差別,才會導致其產生。所以,癌症病友本身的免疫系統能否確實作用,對於疾病能否痊癒是至關重要的。

一般我們常在就醫時聽到的,或是在臨床研究報導上所看到的,對於癌症的治療指標都是只用成敗論英雄的「五年存活率」,其所評估的就是腫瘤復發的狀況。

傳統癌症治療的化療藥物或放射治療等,採取的都是纖滅的手段,若是沒能將癌細胞全數纖滅,讓幾個癌細胞躲避掉藥物的作用或是射線的破壞,這些逃掉的癌細胞,很容易在幾個月之後又復發,所以整個癌症治療過程都在治療、復發、治療、復發,這些過程對於病人何嘗不是種折磨。

因此癌症最佳的治療方式就是能讓癌症不再復發,終止無限的循環才是最佳的方式。

建立戰勝癌症的三個思維


要能讓癌症不復發,最主要的重點不在於這些外來治療有多大的效用,而在於我們如何讓免疫系統能夠再次振作起來,重新辨識殘存的癌細胞。免疫力除了能夠仰賴營養的攝取與運動的維持來提升以外,採取免疫治療的手段也是能夠提升自體免疫力的另一項選擇,而箇中將有三大因素會影響著我們治療的情況:

免疫治療應避開化療藥物作用期

化療藥物是許多癌症的一線治療方式,能夠大面積無差別的殲滅體內所有細胞,而其中好的細胞死多了,自然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的情況。

施打化療藥物造成的骨髓抑制,會導致免疫細胞群的數量急速減少,使得身體免疫防線的第一道關卡崩潰。當我們失去了這些免疫細胞,也表示我們失去了免疫力,此刻我們就如同已卸甲的戰士,任何一點小傷害,都可能導致安全危機。沒有了免疫力,不論免疫治療如何提振免疫細胞的士氣,這場仗終歸是打不起來的。

另一方面,若進行的是免疫治療中的細胞治療,這些回輸到自體內的免疫細胞也會受到化療藥物的破壞,導致療效不佳。這也是為何許多病患在接受免疫細胞治療的施用時,醫師會建議盡可能避開化療前後的時間段,以減少對免疫治療成效的影響。

從根本提升免疫系統的作用能力

在這裡,還是得再重申免疫系統的重要性。每次的化放療,誰都沒辦法保證不會有殘存的癌細胞存活下來,潛藏在體內等待東山再起的一天。因此,對於那些殘存的癌細胞是否能夠被免疫系統成功辨識並逐個擊破,是癌症能否不再復發的關鍵。

想殺死這些殘存的癌細胞,在免疫細胞群中,有兩個主力,分別是T細胞與NK細胞。兩者差別在於辨識癌細胞的方式不同,T細胞具有專一性,而NK細胞不具有專一性,僅是藉由細胞表面的特殊受體來辨識病原體與癌細胞。

但這兩種細胞都具備殺死變異細胞、癌細胞、病毒感染的細胞或是因為基因突變而不正常分裂的細胞,所以我們要活化的身體第二道防線,最大的關鍵點就在於T細胞與NK細胞

應盡可能減少發炎的狀況

曾有科學家在觀察癌症機轉後提出了一項理論,即癌症其實是一種發炎疾病。

因為,發炎是產生癌症必經的過程,而發炎因子對於腫瘤而言更是一種助益作用,能夠藉由刺激所分泌的發炎激素,來幫助癌細胞生長聚集,讓癌細胞更加活躍,也變得更容易移動乃至轉移,或是促進血管增生與細胞變形作用,種種終將導致病情惡化。

所以控制發炎反應,避免造成癌症變化,進一步影響身體與治療情況是相當重要的。

論述結語


我曾在報章雜誌、網路媒體上,看到有些已經被判定為絕症的病患,後來仍存活得好好的,甚至還與大家說他康復了,種種奇蹟事件時有所聞。這些真的都是奇蹟嗎?我們發現這些人還有個共同點,那就是更加珍惜生命,也能夠對疾病寬心以對、保持愉快向上的心情,這樣的心理素質,實在鮮少人能夠做得到。

而箇中最大的祕密就是,這些人的身體免疫系統成功逆轉勝,讓辨識癌細胞的能力重啟,進而殺死癌細胞,此一過程即關乎疾病痊癒的成敗,只要免疫系統能夠確實作用到位,就能夠真正戰勝癌症。

本篇文章僅為個人研究經驗分享,不可作為醫療指導,如需引用請註明來源出處(Yang-Notes.com)。

若是在閱讀過程中有任何疑問或是發現勘誤,歡迎於下方留言討論或是與我聯繫,我一定都會看到並回應各位的~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內容,也對你有所幫助的話,歡迎幫我拍掌(點讚) 5下,支持Yang繼續創作分享喔😊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