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試驗常見之醫學檢驗項目彙整

臨床研究筆記:臨床試驗常見之醫學檢驗項目彙整

執行一項臨床試驗計畫,尤其是癌症相關的臨床研究,總會伴隨有許多臨床檢驗項目需要為受試者來安排執行,利用實驗室科學的方法,提供客觀反映受試者身體的量化數據或報告,作為證實、排除、指引和監測等臨床證據。

在以下列表中,我彙整了從業以來所接觸的臨床試驗計畫需要執行的一些常見醫學檢驗項目,並自各大醫院網站與醫事檢驗所蒐集及篩選要點資訊,作為未來參考查詢用,後續也會視情況持續更新。

血清化學(Serum Chemistry)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鹼性磷酸酶

臨床意義:評估肝臟及骨骼方面的疾病。
數值升高:
(1) 骨疾病:軟骨症、骨肉瘤、骨癌、佝僂症、骨折。
(2) 肝膽疾病:阻塞性黃膽、膽管炎、肝癌、肝膿腫、肝細胞壞死。
(3) 其他: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亢進、妊娠、兒童骨骼生長時、Hodgkin病。
數值下降:甲狀腺功能低下、低磷酸鹽血症、壞血症、慢性腎炎、軟骨發育不全。
檢驗說明:ALP大量存在於肝臟、骨骼、小腸及胎盤中,常被視為骨骼生長的指標,因此成長中的兒童和青少年,其血清ALP濃度經常可達成人正常值的2~3倍。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GPT) 血清麩胺酸丙酮酸轉氨基酶

臨床意義:評估肝細胞受損程度及診斷肝膽疾病。
數值升高:顯示出心肌梗塞、肝病、原發性肌營養不良以及器官損害。
數值下降:維生素B6缺乏症等。
檢驗說明:ALT是細胞內酵素,主要負責胺基轉移的生理功能。肝細胞受損,血清ALT活性會明顯升高,除了肝實質病外,ALT血清活性提高的情況很少見,因此ALT是比AST更具肝特異性的酵素。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GOT) 麩胺酸苯醋酸轉氨基酶

臨床意義:評估肝臟功能、心臟功能及肌肉方面的疾病。
數值升高:常懷疑來自心肌或肝臟損傷,然而腎臟或胰臟的細胞損傷時,往往也出現AST升高。
數值下降:維生素B6缺乏症等、尿毒症。
檢驗說明:AST是胺基酸代謝相關的細胞內酵素,大量存在於肝臟、心臟組織,肌肉、腎臟、胰臟也存在中等量的AST。正常血清中AST的量很少,只有在這些部位的組織受損時才會釋放到血清中。藉由AST數值的高低,可診斷心肌梗塞、肝膽疾病及肌肉障礙等。

Albumin 白蛋白

臨床意義:評估營養狀態、肝臟合成白蛋白的能力、滲透壓平衡能力。
數值升高:顯著的脫水、休克等。
數值下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臟合成減少、腎病症候群、急性燒傷、蛋白質嚴重流失或缺乏等。
檢驗說明:血清中的白蛋白佔總蛋白質的50%以上,主要由肝臟製造,其功能主要在維持滲透壓及運輸體內藥物、代謝物、毒素及激素。由於白蛋白合成於肝細胞,當嚴重肝病、肝硬化、肝癌發生時,白蛋白的合成會出現障礙,血中濃度明顯下降,腎臟病患者的白蛋白常會通過腎絲球經由尿液流失,因此血清白蛋白濃度也會降低。

Total protein (TP) 總蛋白質

臨床意義:評估有關營養、胃腸、肝臟、腎臟、血漿黏度等相關疾病診斷的參考依據。
數值升高:脫水、高球蛋白血症、慢性炎症。
數值下降:多水症、腎病症候群、慢性肝病、營養不良、吸收不良、腸胃性病因引起的蛋白質流失及燒傷。
檢驗說明:總蛋白,主要為白蛋白(albumin)和球蛋白(globulin)之總和,白蛋白約佔血中蛋白總量的60%,當白蛋白過低時,常因肝臟細胞受損或是腎臟疾病等,白蛋白還可負責維持血液的滲透壓,若滲透壓不足時,就容易造成水腫。而球蛋白則是負責身體的免疫系統。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A/G ratio),也常用於幫助慢性肝病病情的了解,是另一個肝功能的指標。影響血清總蛋白質的主要因素為肝、腎、免疫系統及營養狀況,另外休克、脫水、出血等情況也會造成總蛋白質含量的增減。

Total bilirubin 總膽紅素

臨床意義:評估肝膽疾病及溶血性疾病。
數值升高: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膽道阻塞、新生兒黃疸、溶血性疾病等。
數值下降:飯後、缺鐵性貧血等。
檢驗說明:人體內大部分的膽紅素是由衰老的紅血球在肝臟、脾臟、骨髓等網狀內皮系統中被破壞,血紅素經分解後所產生。膽紅素與白蛋白結合後經血液運到肝細胞與可溶性蛋白結合後(稱為結合型膽紅素)會進行酯化。結合型膽紅素在水溶液中能直接與重氮基反應,故稱為直接型膽紅素,至於未結合型的膽紅素,必須加甲醇才有反應稱為間接型膽紅素,兩者的總和稱為總膽紅素。總膽紅素升高時會引起皮膚及眼白泛黃,俗稱「黃疸」。

Direct bilirubin 直接膽紅素

臨床意義:評估肝臟及膽囊方面的疾病。
數值升高: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膽道阻塞、新生兒黃疸、溶血性疾病等。
數值下降:較無臨床意義。
檢驗說明:膽紅素是由衰老的紅血球被破壞後所釋出的血紅素經代謝轉換而來,此時的膽紅素是脂溶性的間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容易透過細胞膜沉積在組織中呈現黃色,並且對組織細胞有毒性,尤其是腦細胞。所以間接膽紅素必須被送到肝臟代謝成「直接膽紅素」,而後由肝細胞排出進入肝內膽管。當肝臟病變,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時,肝細胞處理間接膽紅素的能力不夠,血液中的間接膽紅素就會增加,即所謂「黃疸」。其他如膽道阻塞引起膽汁閉塞不通,膽紅素也會逆流到血液裡引起黃疸。(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血液尿素氮

臨床意義:臨床上最常用的腎功能指標之一。
數值升高:大量攝取蛋白質、體內組織損傷、腎功能敗壞、腎不全、癌症、充血性心臟衰竭、脫水等。
數值下降:肝衰竭、懷孕、肝不全、服用利尿劑等。
檢驗說明:尿素氮是人體蛋白質代謝的產物,由肝臟合成,並由腎臟將其過濾到尿中而排出體外。BUN濃度過高意味著腎臟無法順利將尿素氮排出體外,因此可用來評估腎臟方面的疾病。但因為許多非腎臟因素會影響 BUN 上升,包括高蛋白攝取、脫水、嘔吐、腹瀉等,若要藉由BUN判讀腎臟功能,須搭配其他檢驗項目(例如:肌酸酐),以反映真正病情。

Creatinine 肌酸酐

臨床意義:穩定的腎功能指標,常用於評估腎功能障礙的嚴重程度及腎臟病的病情監控。
數值升高:腎機能不全、尿路阻塞和甲狀腺機能亢進等。
數值下降:較無意義,在衰竭(年齡增多,肌肉質塊減少)、肌肉萎縮症會減少。
檢驗說明:肌酸酐主要是身體肌肉活動所代謝的廢物,而每天的產量全部都經腎臟由尿液排泄,因此血中肌酐酸的濃度與每個人的肌肉總量或體重多少有關。血中肌酐酸濃度正常時,並不一定代表腎功能一定正常。當腎功能出現障礙時,代謝功能降低,肌酐酸會累積在血中而無法排出體外,導致血中濃度上升,因此可藉血液肌酐酸濃度來判定腎功能的好壞。人體肌酐酸的產生非常穩定,即使運動也不會產生很大的變化,它不像尿素氮(BUN)容易受蛋白質及水分攝取的影響,為優於尿素氮測定腎功能的指標。唯獨肌肉較多的人,血中濃度會比瘦小的人略高。測定血清及尿液肌酸酐可算出肌酸酐排清(creatinine clearance)並算出腎絲球濾速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Sodium (Na) 鈉

臨床意義:評估有關滲透壓平衡、調節血液酸鹼循環、血壓、神經系統或其他相關疾病診斷的參考依據。
數值升高:脫水、尿崩症、高醛固酮症、類固醇使用
數值下降:發生於肝硬化、腹水、尿毒症、慢性腎病、心臟衰竭、嚴重糖尿病等疾病。
檢驗說明:鈉為細胞外的主要陽離子,與氯及重碳酸鹽共同維持滲透壓和水平衡,尤其對調節血液酸鹼值、循環、血壓、腎功能和神經系統極為重要。鈉主要來源為食物,血中鈉濃度受腦下垂體、腎上腺皮質的調節,特別是腎上腺分泌的醛固酮。當醛固酮的分泌增加時,腎臟會減少鈉的排泄,將鈉保留在血中,相對的水分也會被保留住,以維持鈉濃度的平衡,這些變化會導致體液的增加,血壓跟著上升,由此可見鈉的濃度與血壓息息相關。

Potassium (K) 鉀

臨床意義:鈉、鉀、氯在體內可維持水分的代謝、酸鹼平衡及水之滲透壓等生理作用,測定鈉、鉀、氯可用來評估代謝功能。
數值升高:低醛固酮症、酸中毒、腎衰竭和Addison氏症。
數值下降:高醛固酮症、鹼中毒和Cushing症候群。
檢驗說明:鉀是細胞內主要的陽離子,也是維持神經肌肉傳導的重要陽離子,過多或不足均會影響到肌肉收縮及神經傳導障礙。

Chloride (Cl) 氯

臨床意義:鈉、鉀、氯在體內可維持水分的代謝、酸鹼平衡及水之滲透壓等生理作用,測定鈉、鉀、氯可用來評估代謝功能。
數值升高:呼吸性鹼中毒、代謝性酸中毒和糖尿病等。
數值下降:呼吸性酸中毒、代謝性鹼中毒或腎衰竭等。
檢驗說明:氯為血清中重要的陰離子,可維持酸鹼平衡,滲透壓及水分平衡等生理作用,血清氯會與鈉同時增減,鈉代謝異常常併發氯異常,在酸鹼平衡障礙時氯離子與重碳酸成反比關係而與鈉濃度無關。

Magnesium (Mg) 鎂

臨床意義:用來診斷和監控低鎂血症(鎂缺乏)和高鎂血症(鎂過多)。
數值升高:脫水、腎功能不全、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愛迪生氏症、甲狀腺功能低下、紅斑性狼瘡、多發性骨髓瘤等。
數值下降:攝取缺乏、吸收不良、急性胰臟炎、副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嗜酒者、體液電解質流失、血鈣過高、高醛固酮血症、糖尿病酸中毒等。
檢驗說明:鎂為體內第四多的陽離子,與鈣、磷共存於骨骼中,同時為細胞內僅次於鉀的重要離子。體內大部份的鎂(60%)存在於骨骼,其餘存在組織、血球及血漿中。血清中的鎂其實僅佔身體總鎂量的一小部份,當身體的鎂量發生變化時,血清鎂的濃度可能只有少許的改變,甚至看不出改變,因此血清鎂不見得能立即反應出體內鎂的變化,故而在臨床使用的機會並不像鈉、鉀、鈣、磷那麼多。血清鎂有30% 和白蛋白結合,其餘70% 為游離鎂,它的濃度和小腸的吸收、腎臟的排泄、及骨骼、細胞與血液的交換量有關,腎臟為主要調節器官,受醛固酮激素所控制。在很多酶反應中,鎂不但為金屬酵素之一部分,有時也作為活化劑,尤其ATP的轉移磷酸。鎂參與活化氨基酸、蛋白質合成、RNA及DNA的代謝反應,以及安定神經肌肉功能。

Phosphorus (P) 磷

臨床意義:評估骨質形成、能量儲存、釋出、尿液酸鹼平衡的緩衝、以及糖類代謝等功能。
數值升高:肢端肥大症、急性慢性腎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白血病、尿毒症、維他命D中毒。(一般高血磷常伴隨低血鈣,嚴重會造成心率不整、痙攣)
數值下降:急性酒精中毒、嘔吐、下瀉、腎小管缺損、痛風、高鈣、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維他命D缺乏。(一般低血磷常伴隨肌肉虛弱,血小板功能不足,嚴重會造成感覺錯亂)
檢驗說明:磷為人體中次多的無機元素,常與其它物質結合形成有機和無機磷酸鹽化合物,測試血液中磷含量,通常檢測無機磷的部分。磷酸鹽對能量產生,肌肉和神經功能以及骨生長至關重要。它們還作為緩沖劑起重要作用,有助於維持身體的酸鹼平衡。磷是透過飲食經由腸吸收進入體內再藉由腎臟排出以維持血液中的磷/磷酸鹽平衡。血液中磷濃度也受副甲狀腺激素(PTH)、鈣和維生素D相互作用的影響。約70~80%的體內磷酸鹽與鈣結合以幫助形成骨骼和牙齒;另外,10%於肌肉及約1%在神經組織中發現,其餘除儲存於細胞內,主要用於儲存能量。

Calcium (Ca) 鈣

臨床意義:用於診斷和監控血清中的低血鈣症(鈣缺乏)及高血鈣症(鈣過量)。
數值升高: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維生素D中毒、腎衰竭、骨髓增殖疾患、藥物等。
數值下降:副甲狀腺功能低下症、軟骨症、腎病症候群、藥物等。
檢驗說明:鈣離子可影響心肌和骨骼肌的收縮力,並且對神經系統的功能是必需的。此外,鈣離子在血液凝固和骨組織礦化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人體的鈣平衡是由副甲狀腺激素(PTH)、鈣三醇(calcitriol)和抑鈣素(calcitonin)三者所調節。低血鈣症的原因是由於缺乏副甲狀腺或副甲狀腺功能不足、或維他命D的合成不足所引起。高血鈣症則是由於鈣從骨質中流失增加(骨質疏鬆)或腸道的吸收增加所引起。大部份高血鈣症的病例都是由於原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或乳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或支氣管癌的骨轉移所引起。

Glucose 血糖

臨床意義:血糖的測定被用在碳水化合物代謝異常的診斷和監控上,最常使用於糖尿病及其相關疾病之追蹤治療。
數值升高:除了和糖尿病有關外,也可能和胰臟炎、下視丘或甲狀腺功能不足、腎衰竭、肝臟疾病有關。
數值下降:可能和飢餓過久、胰島腺瘤、胰島素誘發之低血糖、癌症等有關。
檢驗說明:Glucose為人體主要能量來源,進行代謝於肝臟、肌肉中,有些細胞也有自行代謝的功能。血液中主要的醣類為Glucose,所以一般所指的血糖即指Glucose。飲食對Glucose之測定影響很大,應以標準條件採血,偶而空腹比飯後二小時略高是因胰島素之回饋反應所致。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乳酸去氫酶

臨床意義:常用於心肌梗塞之診斷,它通常在心肌梗塞發生24~72小時開始上升並達到最高值,並可維持14天才降回正常範圍。
數值升高:心肌梗塞、肝臟疾病、肌肉萎縮、肝病、貧血、白血病、肺栓塞、肺炎、癌症及骨骼疾病。
數值下降:較無意義。
檢驗說明:LDH是一種和葡萄糖代謝有關的酵素,廣泛存在於身體各器官組織,主要分布於肝臟、心肌、腎、肌肉、紅血球,身體細胞受到傷害或死亡都會釋放LDH,導致血清LDH濃度上升,因此血清LDH濃度上升的最直接意義就代表著「身體某部位的細胞已受到傷害」。

Creatine Kinase (CK) 肌酸磷化酶

臨床意義:常用於心肌梗塞及肌肉疾病的診斷與監測,臨床將它當作急性心肌梗塞的輔助診斷工具,也用在心肌梗塞發作後血栓溶解治療的監控指標。
數值升高:顯著上升於心肌梗塞、進行性肌萎縮、多發性肌炎;中度或輕度上升於運動後、肌肉注射、甲狀腺高能症、酒精性肌病變、肺梗塞、肺部水腫、腦受傷。
數值下降:服用藥物、酒精性肝病、久坐與臥床休息。
檢驗說明:CK是一種專門催化肌酸磷酸變為肌酸而產生能量供肌肉利用的一種酵素。它大量存在於肌肉、腦、甲狀腺、紅血球中,因此肌肉方面的疾病如肌肉萎縮、多肌炎、皮肌炎、外傷、手術、肌肉過度使用等,CK都會顯著上升。其他如腦部損傷及甲狀腺炎也會導致CK上升,但臨床上還是最常使用在心肌梗塞之監測。CK在心肌梗塞發生後4~6小時開始上升,24小時左右達到最高點,3天後恢復正常。但由於太多的非心臟疾病也會令CK上升,對心肌梗塞的專一性不夠高,臨床大都已改用專一性更高的CK-MB (CK的同功酶)來監測心肌梗塞,使得CK的重要性逐漸式微,大都僅供輔助參考使用。

CK-MB 肌酸磷化酶-MB同功酶

臨床意義:評估診斷急性心肌梗塞狀態,進而加以診斷及治療。
數值升高:心肌梗塞、炎症、中毒性心肌疾病(心肌炎、心包炎)、冠狀動脈造影術後、心臟按摩後、心臟手術。
數值下降:甲狀腺功能亢進、紅斑性狼瘡。
檢驗說明:CK-MB是由兩種不同的次單元(subunit),CK-M(肌肉型)及CK-B(腦型)所組成的雙體分子(dimmer),此兩個次單元可形成三種同功酶:CK-BB、CK-MB及CK-MM。正常人血清中CK幾乎全為CK-MM型,CK-MB只佔3%,而CK-BB型幾乎很少,其中CK-MB大量存在於心肌內,大約40%。CK-MB是從受損的心肌釋放出來,輕度心肌梗塞時,總CK可能正常,但CK-MB比較敏感,可能增加5 %;中度和重度心肌梗塞時,CK-MB立刻升高,24小時達最高峰後,才迅速下降。CK-MB應在發病後12小時與24小時採血測定,才有較高的診斷價值。為達診斷目的,檢驗結果應配合其他心臟功能指標、心電圖及症狀等臨床結果。CK-MB也存在骨骼肌,因此已證實在長跑或劇烈運動後也會升高;此外,急性骨骼肌肉外傷、皮肌炎、多發性肌炎、肌肉萎縮症患者及術後組織受損及心臟挫傷也都會使CK-MB上升。


血液學(Hematology)-血液常規檢查

RBC count 紅血球計數

檢驗說明:紅血球的主要作用是將氧帶到身體各部位,同時將不必要的二氧化碳帶走,缺鐵性貧血及貧血症時減少。
臨床意義:
增加:紅血球生成素高、抽煙、氧氣濃度不足、腎臟病,遺傳等。
減少:主要為失血、慢性疾病或營養不良等原因造成,需進一步檢查。

Hemoglobin (Hb) 血色素

檢驗說明:Hb即血液中的血色素(又稱為血紅素),在貧血時會減少。測定血紅素可驗出紅血球中攜帶氧氣之蛋白質的數量。
臨床意義:
增加:紅血球生成素高、抽煙、氧氣濃度不足、腎臟病、脫水等。
減少:主要為失血、慢性疾病或營養不良等原因造成,需進一步檢查。

Hematocrit (Hct) 血球容積比值

檢驗說明:HCT即血液中的血球容積比,為貧血診斷之指標。
臨床意義:
增加:紅血球生成素高、抽煙、氧氣濃度不足、腎臟病、脫水等。
減少:主要為失血、慢性疾病或營養不良等原因造成,需進一步檢查。

WBC count 白血球計數

檢驗說明:當體內有病菌入侵時,白血球數量會急速增加,抵抗病菌,白血球數會升高。
臨床意義:
增加:感染、發炎、造血功能異常、組織壞死、惡性腫瘤。
減少:造血功能異常、脾腫大,可造成身體抵抗力降低。

Platelet count 血小板計數

檢驗說明:血小板主要功能為抑制出血(止血)。男女性之正常值沒有明顯差異,數目高值時,可能為白血病、惡性貧血、中毒、傳染病等症;低值時,可能有出血的傾向,凝血功能不良。
臨床意義:
增加:造血系統異常、缺鐵性貧血、慢性胰臟炎、手術後(脾切除)等。
減少:藥物、脾腫大、造血系統異常、輻射、出血、自體免疫疾病等。

Neutrophils 嗜中性白血球

檢驗說明:白血球幫助身體抵抗炎症。嗜中性白血球、淋巴球、單核球、嗜鹼性白血球、嗜酸性白血球等,皆為不同類型的白血球。測定白血球的數量通常是用來探測炎症、過敏及其他疾病。
臨床意義:
增加:感染、發炎、組織壞死、代謝障礙、急性出血或溶血。
減少:感染、骨髓障礙、肝硬化、末稍血之血球破壞。

Lymphocyte 淋巴球

檢驗說明:白血球幫助身體抵抗炎症。嗜中性白血球、淋巴球、單核球、嗜鹼性白血球、嗜酸性白血球等,皆為不同類型的白血球。測定白血球的數量通常是用來探測炎症、過敏及其他疾病。
臨床意義:
增加: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傳染性淋巴球增多症、德國麻疹。
減少:免疫不全症候群、腎上腺皮質素增加、淋巴循環缺損。

Monocyte 單核球

檢驗說明:白血球幫助身體抵抗炎症。嗜中性白血球、淋巴球、單核球、嗜鹼性白血球、嗜酸性白血球等,皆為不同類型的白血球。測定白血球的數量通常是用來探測炎症、過敏及其他疾病。
臨床意義:
增加:感染性疾病、顆粒腫病、全身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斑疹傷寒、結核病、單核球性白血病。
減少:惡性貧血、敗血病。

Basophils 嗜鹼性白血球

檢驗說明:白血球幫助身體抵抗炎症。嗜中性白血球、淋巴球、單核球、嗜鹼性白血球、嗜酸性白血球等,皆為不同類型的白血球。測定白血球的數量通常是用來探測炎症、過敏及其他疾病。
臨床意義:
增加:慢性骨髓性的白血病(CML)、天花、水痘、溶血性貧血、Hodgkin氏病、重金屬中毒。

Eosinophils 嗜酸性白血球

檢驗說明:白血球幫助身體抵抗炎症。嗜中性白血球、淋巴球、單核球、嗜鹼性白血球、嗜酸性白血球等,皆為不同類型的白血球。測定白血球的數量通常是用來探測炎症、過敏及其他疾病。
臨床意義:
增加:過敏、寄生蟲感染、各種皮膚病、自體免疫疾病、惡性腫瘤、白血病。


凝血(Coagulation)

人體中的凝血因子多達十幾種,其中由肝臟合成製造的有10種。當肝臟細胞受損或死亡時,便無法作出所需的凝血因子,因此若要了解肝臟功能受損程度,除了一般常見GOT、GPT檢查,以了解肝細胞是否發炎外,也可從肝臟代謝和製造的功能著手。

評估肝臟的製造功能,可檢查凝血功能和白蛋白,凝血功能的檢查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以及血小板的數量與功能等。

凝血酶原時間(PT)檢查是在血清中加入可讓血液凝集的物質,以檢測血液的凝集速度,正常值約在10~12秒之間,通常在肝機能惡化的早期就會發現異常。至於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APTT)檢查則會在肝硬化較後期時才會出現異常,正常值約在26~36秒之間。

Prothrombin Time (PT) 凝血酶原時間

臨床意義:主要目的在於外在路徑(extrinsic pathway)凝血因子的篩選檢查、肝功能監測與口服抗凝劑監測。
時間延長:纖維蛋白原不足、膽道阻塞、循環中的抗凝劑、凝固因子缺乏、肝臟疾病、纖維溶解活性上升、癌症、營養不良、維他命K缺乏、毒蛇咬到、中毒休克。
時間縮短:動脈栓塞、深部靜脈血管栓塞、水腫、脊椎傷害、心肌梗塞、肺梗塞、移植失敗。
檢驗說明:凝血酶原(Prothrombin)是由肝臟所合成,為血漿中重要的凝血因子之一。因此,在肝臟疾病時可能引起凝血酶原減少,導致PT時間延長,甚至異常出血。PT是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漿中加入過量的組織因子後,凝血酶原轉化成凝血酶(Thrombin),凝血酶能直接促進血小板的聚集和釋放一些介質,藉此測量導致血漿凝固所需要的時間(正常值為10~12秒)。臨床上,藉由測定PT的快慢來決定其活性或推算其含量,使用最多的時機是監控抗凝血藥物的療效,一旦控制不佳,可能發生出血或栓塞等嚴重後果。

國際標準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說明: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治療的患者須定期監控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以防止劑量過高造成出血或劑量不足形成血栓。然而不同廠牌的儀器及試劑測定出來的PT皆不盡相同,造成療效監控上的困擾。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標準檢體給各儀器試劑製造商要求進行PT的測試比較,校正出各廠牌的ISI值(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日後檢體可經由ISI的計算求出INR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藉由這樣的方法計算INR 值,可減少各實驗室間因方法及試劑不同所產生的差異。

*INR = [患者的測定結果 / 正常人的平均結果](ISI)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

臨床意義:使用於常規的血液凝固功能篩檢與肝素治療監控,在臨床上是診斷凝血疾病與監控出血及血栓疾病的重要篩檢方法。
時間延長:內在路徑或共同路徑的凝固因子缺乏(例如:血友病A型與B型、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肝病、維他命K缺乏)、抗凝劑治療(例如:使用Heparin進行抗凝血治療的病患)、血液循環中有抗凝物質、系統性紅斑狼瘡及一些免疫性疾病等。
時間縮短:高凝狀態(例如:促凝物質進入血液及凝血因子活性增高等情況)、血栓性疾病(例如:心肌梗塞、不穩定型心絞痛、腦血管病變、糖尿病伴血管病變、肺梗塞、深靜脈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壓症候群和腎病症候群等。
檢驗說明:PT與APTT可以配合檢測,以檢測受試者的內在凝血路徑及共同凝血路徑是否正常。

檢驗PT與APTT的差別

*Prothrombin Time (PT) 凝血酶原時間
延長代表:
1. 外在路徑(extrinsic pathway)凝血因子缺乏:第7凝血因子
2. 共同路徑凝血因子缺乏:第5, 10凝血因子、凝血酶原、纖維蛋白原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
延長代表:
1. 內在路徑(intrinsic pathway)凝血因子缺乏:HMWK、Prekallikrein、第8, 9, 11, 12 凝血因子
2. 共同路徑凝血因子缺乏:第5, 10凝血因子、凝血酶原、纖維蛋白原

結論:臨床上,通常會檢驗PT與APTT來看當前受檢者的凝血功能,由於肝臟受損影響的是廣泛性的凝血因子缺乏,所以PT和APTT都會延長。


尿液常規檢查(Urinalysis)

尿液檢查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泌尿系統(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是否有損傷或發炎及功能異常,以此評估身體的健康狀況。

尿液潛血(Blood)

臨床意義:檢測尿液中是否帶血,尿中潛血可能是尿路結石,攝護腺肥大,腎臟泌尿道發炎、感染或腫瘤等。但若尿液檢體放置過久,女性生理時期等可能造成假陽性;若尿液中含有維他命C或其它還原物質則可呈偽陰性。

尿液葡萄糖(Glucose)

臨床意義:檢驗尿糖最主要的目的是糖尿病的篩檢及糖尿病治療的輔助工具,唯應配合血糖的數值才能做出正確的判讀。正常的尿中測不到葡萄糖為陰性(-),當尿糖為陽性(+)或(+/-)時應參考血糖值診斷是否為糖尿病。有時可以發現血糖正常但卻出現尿糖的情形,則考慮腎小管功能常。當血糖濃度高於180 mg/dL的腎閾值以上,腎小管無法再吸收濾液中的葡萄糖,尿中就會出現葡萄糖,稱為「葡萄糖尿(Glycosuria)」。

尿液酮體(Ketones)

臨床意義:健康個體正常來說不會出現酮體,然而,飢餓或運動過量可能會出現有意義的酮體量。

尿液pH值

臨床意義:尿液pH值隨血液pH值、飲食及藥物等因素而改變,可以反映腎臟的酸化能力。正常應為pH6左右的酸性尿,依照飲食的內容,尿液pH值可能在5~8內變化。

尿液蛋白質(Protein)

臨床意義:正常情況下尿液含有微量蛋白質(每日小於150mg),試紙測試呈陰性(-),有時早晨第一泡尿出現(+/-)或(+),可能沒有意義,建議重測。健康個體可能因生理變異驗出少量的蛋白質,運動過量、壓力或只吃肉的不均勻飲食可能造成尿中出現有意義的蛋白質,若蛋白質結果大於(+/-),應配合其他結果進行判讀。
檢驗說明:尿蛋白的來源可能來自於腎臟發炎,腎病症候群,膀胱泌尿道發炎或感染等。有時姿勢變換、劇烈運動後或發燒狀態下尿蛋白也會增加。必要時可進一步測定24小時尿液蛋白總量。

尿蛋白與尿液肌酸酐比值(Urine Protein and Creatinine Ratio, UPCR)

在臨床檢驗中,會發現病人有「蛋白尿」的現象。蛋白尿有可能是腎臟及心臟疾病的早期變化或是良性、暫時性的變化(因腎血管血流變化而造成)。

檢驗說明:直接檢測尿中蛋白質的濃度、尿肌酸酐的濃度。再換算出尿中排出1公克的肌酸酐時,所排出的尿蛋白的量。這個值相當於一天排出的尿蛋白量,所以UPCR的值可以代表一天排出尿蛋白的量,此Ratio可做為日後診斷與追蹤的依據。
檢驗原理:人體的Creatinine屬於肌肉代謝的產物,通常會以平穩的速率釋放到血液當中,而血中的Creatinine也以穩定的速率廓清到尿液中。但飲水量多寡也會造成尿中Creatinine濃度被稀釋或濃縮,所以最好辦法是將尿液白蛋白濃度除以尿液Creatinine濃度換算成比值,以抵消飲水量多寡造成的稀釋與濃縮效應。如此在不同時間採取尿液所偵測的比值可客觀比較差異,並客觀偵測尿中白蛋白質的濃度。


甲狀腺功能檢查(Thyroid Function)

Free thyroxine (Free T4) 游離四碘甲狀腺素

檢驗說明:
(1) 促甲狀腺激素(TSH)會刺激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甲狀腺素接著刺激四碘甲狀腺素(Thyroxine, T4)和三碘甲狀腺素(Triiodothyronine, T3)的合成、儲存、分泌和代謝作用。
(2) 在循環中,約99.95%的T4與運輸蛋白結合,和T4結合最主要的運輸蛋白是甲狀腺結合球蛋白(TBG),只有少部份和白蛋白(Albumin)及甲狀腺素結合前白蛋白(TPBA)結合。另有一部份甲狀腺素未與任何運輸蛋白結合,其是以游離的形態存在,佔總T4的0.02-0.04 %。
(3) 在循環中,這種游離形態的T4叫作Free T4,它具有兩種重要的功能:代謝活性及合成T3的前驅物。
(4) 對大多數人而言,游離的激素與甲狀腺的功能狀態有關。Free T4和Free T3藉由保持體溫和刺激產熱,來調節正常生長發育功能。另外,Free T4和Free T3影響所有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也影響部份脂肪和維他命的代謝。
臨床意義:通常Free T4的濃度和T4的濃度是呈平行正相關的,當甲狀腺功能不足或亢進時,Free T4和T4的濃度會同時下降或上升。Free T4的檢測可幫助瞭解體內T4濃度的改變,是否是由於T4結合蛋白的變化所導致的關係,特別是甲狀腺素結合球蛋白的變化;在正常人體內甲狀腺素結合球蛋白的濃度相當固定,但在懷孕時以及使用類固醇藥物治療時,甲狀腺素結合球蛋白的濃度有可能產生變化,使得體內的Free T4濃度維持正常,而T4的濃度則隨著甲狀腺素結合球蛋白的改變而改變。
數值上升:甲狀腺機能亢進及用thyroxine治療甲狀腺機能低下者。
數值下降:甲狀腺機能低下、用triiodothyronine治療甲狀腺機能低下者、懷孕後期。

Free triiodothyronine (Free T3) 游離三碘甲狀腺素

檢驗說明:
(1) 促甲狀腺激素(TSH)會刺激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甲狀腺素接著刺激四碘甲狀腺素(Thyroxine, T4)和三碘甲狀腺素(Triiodothyronine, T3)的合成、儲存、分泌和代謝作用。
(2) 在循環中的T4和T3會與甲狀腺結合球蛋白(TBG)、甲狀腺結合前白蛋白(TPBA)和白蛋白結合及攜帶。另有一部份甲狀腺素未與任何運輸蛋白結合,大約有0.2~0.4%的總T3和0.02~0.04%的總T4在循環中是以游離、未結合的方式存在。
(3) 在循環中,這種游離形態的T3叫作Free T3。Free T3和Free T4在細胞內才有代謝活性,Free T3的活性比Free T4約高出4~5倍,尤其T3能直接進入細胞核與甲狀腺接受器作用。
(4) 對大多數人而言,游離的激素與甲狀腺的功能狀態有關。Free T4和Free T3藉由保持體溫和刺激產熱,來調節正常生長發育功能。另外,Free T4和Free T3影響所有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也影響部份脂肪和維他命的代謝。
臨床意義:當甲狀腺結合蛋白改變而使總T3的濃度改變時,測量Free T3對臨床很有幫助,特別是在甲狀腺結合球蛋白變化或白蛋白濃度低下時。在甲狀腺功能亢進時,有5%的比例會出現Free T3的濃度單獨升高的情況。非甲狀腺代謝方面的疾病也有可能造成不正常的Free T3濃度,在非甲狀腺疾病的病人檢測甲狀腺狀態時,應該要謹慎解釋其結果。
數值上升:甲狀腺高能症、三碘甲狀腺原氨酸型甲狀腺功能亢進。
數值下降:甲狀腺低能症、胃癌、急慢性腎衰、慢性肝炎、肝硬化、未控制的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 甲狀腺刺激素

檢驗說明:
(1) TSH是一種腦下腺分泌的甲狀腺控制荷爾蒙,它分泌的量可直接控制甲狀腺的分泌狀態,調節甲狀腺素T3及T4的分泌量。反之,TSH的分泌也受血中T3及T4的負回饋抑制。
(2) 測定血中的TSH濃度能有效區分T3、T4異常的情況下,是真正甲狀腺的問題或只是甲狀腺結合球蛋白(TBG)變化所產生的生理反應,並可有效評估甲狀腺治療的適合度。
(3) 血液中T4、T3的總量容易受到甲狀腺結合球蛋白(TBG)的影響而改變,例如懷孕時TBG增加,T4可能跟著增高而出現異常,但此現象並非真正甲狀腺疾病,若測定TSH會發現其實是正常的。也就是說,TSH往往可反應出真正甲狀腺的病理狀態,不會跟著T3或T4在TBG改變時一起變化。
(4) 原發性甲狀腺疾病剛開始發生的初期,最早出現變化的指標就是TSH,其次是T3、T4。對一開始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而言,最先進入正常範圍的是T3,其次T4,最後才是TSH。因此,接受治療的患者,若能將TSH維持在正常範圍內,代表整體治療是適當而且成功的。
臨床意義:在原發性甲狀腺疾病方面,血清TSH的濃度因負回饋機制的作用,其變化洽與T3、T4相反。甲狀腺亢進時,T3、T4上升,TSH被抑制而下降;而在甲狀腺功能低下時,T3、T4下降,TSH被激發而上升。若TSH的濃度變化與T3、T4相同時,應懷疑是否有腦下腺或下視丘方面的疾病(例如:腦部腫瘤)。
數值上升:垂體腫瘤、甲狀旁腺功能低下、糖尿病、惡性貧血、重症肌無力、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T3毒症、T4毒症、腎上腺機能不足。
數值下降:亞急性甲狀腺炎之急性期、甲狀腺或副甲狀腺功能低下症。

本篇僅為個人臨床研究深耕手札,不作為任何其他用途。

一般留言

  1. 版主好~
    非常謝謝您的整理,幫助非常大!
    不過在血清化學ALT那邊,title是ALT但內文是AST,不曉得是否是筆誤~
    謝謝!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