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在腫瘤藥物的研發過程中,臨床試驗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評估藥物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對於療效終點通常會採用如腫瘤縮小,或以影像檢查及體檢等腫瘤參數來評估測得的「客觀反應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客觀反應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定義:腫瘤縮小達先前定義量並維持一段時間之病人比例,為完全緩解(CR)和部分緩解(PR)之總和。 反應持續時間 (Duration of response, DoR) 定義:從記錄到腫瘤開始對治療有反應(首次出現CR或PR),直至疾病發生惡化進展的時間(診斷PD或復發)。 • 完全反應(Complete Response, CR):腫瘤在治療後完全消失一段時間。 • 部分反應(Partial Response, PR):腫瘤在治療後縮小至少三分之一。 • 疾病穩定(Stable Disease, SD):腫瘤無顯著縮小或增大。 • 疾病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腫瘤顯著增大或出現新病灶。 |
ORR這項指標可直接反應抗腫瘤藥物的活性,用來支持特定癌症藥品的一般性核准,但 ORR 並不一定與改善存活率等臨床效益有直接相關。
因此,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進展,科研工作者及臨床醫師們逐漸認識到有效的研究應該是判定臨床藥物是否能讓患者得到更好的臨床獲益,比如生存期延長、症狀改善或生活品質提高等。
生活品質 (Quality of life, QoL) 生活品質這項指標,反映的是特定治療對於患者的直接臨床效益。這項指標可對患者主訴的治療結果進行衡量,涉及治療對身體、心理、社交、患者滿意程度以及整體療效所起到的影響。 |
對於從事癌症臨床試驗的研究人員,想必對其它像是OS、PFS、DFS、TTP等「臨床試驗終點(Clinical Trial Endpoints)」的研究指標並不陌生。在不同臨床研究中,除了會看到不同的研究目的以外,還會發現到其所採用的試驗終點亦有所差異。
以下將列舉在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中常見的幾個療效終點介紹及其優缺點:
目錄
整體存活率 (Overall survival, OS)
定義:從受試者Randomization (隨機化)臨床試驗開始,直至因任何原因而死亡的時間。
Notes:OS被認為是腫瘤臨床試驗中最佳的療效終點,因任何原因死亡不僅包括所治疾病,亦包括不相關疾病所引起的死亡,故可衡量治療對疾病復發之後的影響以及副作用對患者存活的影響。只要研究可以充分進行存活率的評估,通常都會將OS作為首選終點。 |
優點:記錄較為簡便,僅需確認患者死亡日期。如研究結果顯示某種藥物或治療方案對患者生存有所提高,便可認為是有意義的臨床獲益直接證據。
缺點:在大型的臨床試驗中,若隨訪期(Follow-Up period)較長,研究的困難程度也會有所上升。
疾病無惡化存活期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定義:從受試者Randomization (隨機化)臨床試驗開始,直至腫瘤發生任何惡化進展或因任何原因而死亡的時間。
Notes:PFS通常用於研究難以完全治癒的晚期疾病,此時,腫瘤惡化的確切定義非常重要,而通常研究計畫都會對其仔細加以說明。與OS相比,PFS多了「發生惡化」這一時間節點,而「發生惡化」往往早於死亡,所以 PFS 的評估時間通常會短於 OS,因而隨訪期也會較短一些。 |
優點:PFS能反映腫瘤的生長,且此一試驗終點通常比OS的結果出現得更早,可於存活的獲益證實前被評價,亦不會受到疾病惡化後續積極治療的潛在易混淆指標或副作用症狀的影響。
缺點:由於不同研究對於腫瘤惡化進展的定義不盡相同,在判斷上也會容易產生偏倚。因此,在臨床試驗設計中,腫瘤進展的標準必須要有明確定義,還包括 PFS 的評估、觀察與分析方法,並讓隨訪和影像學評估能夠兩者均衡(通常會委由影像學專家和臨床專家所組成的盲態獨立審查委員會來進行評估)。
如在評估 PFS 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患者不是死於腫瘤,而是其他疾病,這時勢必 PFS 會產生很大偏倚。此時,就不得不提及與PFS 類似的另一個評估指標—TTP。
疾病惡化進展時間 (Time to progression, TTP)
定義:從受試者Randomization (隨機化)臨床試驗開始,直至腫瘤發生任何惡化進展的時間。
Notes:TTP關注的是疾病惡化而不包含死亡,考慮的是腫瘤活性,因而當多數死亡的事件與腫瘤沒有關係時,TTP是可以被接受的。 |
優點:若是患者經歷多重治療,存在交叉療效時,TTP的差異也不會被第二種治療所掩蓋。
缺點:如果患者在病情惡化前去世,那麼就收集不到該患者的TTP指標,導致試驗數據的缺失。其他的問題還包含評估的偏差與隨訪的難度等等。
無病存活期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定義:從受試者Randomization (隨機化)臨床試驗開始,直至疾病復發或因任何原因而死亡的時間。
Notes:DFS通常用於根治性手術或放療後的輔助治療研究,用於衡量患者在經過治療 (例如手術、化療、標靶治療) 後,沒有檢測到任何疾病跡象直至疾病再度惡化的時間。 |
優點:由於增加了疾病復發這個節點,故隨訪時間可以縮短,無復發無死亡便可反映臨床獲益。
缺點:DFS作為終點比較難以記錄,因為DFS需要透過密切隨訪,及時發現疾病復發,而且常見的許多併發症也容易對此指標的評估產生干擾。
結語
雖然上述這些臨床研究終點可能並不像血壓、血細胞計數等能夠經過大數據研究結果而得到充分驗證的指標,但它們仍可合理預測臨床獲益。
臨床試驗中需確證某藥物的實際臨床獲益,才能獲得國家藥物監管機構的上市核准。因此,可以說臨床試驗的療效終點,通常應是能夠反映臨床獲益的指標,用以支持並決定所研發的藥物能否獲得國家上市核准的關鍵。
延伸閱讀>>>實體腫瘤的療效評估-RECIST標準
本篇僅為個人臨床研究深耕手札,不作為任何其他用途。
感謝你深入淺出的介紹